|
海门:海门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与上海隔江相望,被誉为"北上海"。市境位于北纬31°46'-32°09',东径121°04'-121°32'。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西部最高处海拔5.2米,东部最低处海拔2.5米,南北横截面呈孤形,两头低,中间高。全市土地面积1148.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万公顷。2004年,全市设有21个镇,1个乡,1个农场,1个开发区,3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239个村民委员会(其中行政村236个,渔业村3个)。全市总人口101.82万人,比上年减少5045人,全年出生人口8053人,人口出生率7.89‰,死亡人口10007人,人口死亡率9.8‰,人口自然增长率-1.91‰。
新译通海门翻译成功案例:
海门市麒麟食用油有限公司
海门市双爱集团
海门市蓝东国际商务有限公司 海门市华太服饰有限公司
海门市海广科技有限公司
有关海门的一般知识:
自然资源
海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足,土地肥沃,水、气、肥比较协调,有利于多种杂粮旱谷和棉花、油料、薄荷、黄麻、药材等作物生长。市境盛产元麦、玉米、水稻、蚕豆、大豆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其次还有油菜、黄麻、薄荷、留兰香、小辣椒、药材、水果、花卉等。全市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畜牧业有猪、羊、鸡、鸭、兔、蜂、牛、马、驴等产品以及水貂、鸽、鹌鹑、花鸟等特种饲养产品。海门频江临海,丰富的长江水和黄海水资源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内河产鱼、河蟹、镘鲡、黄鳝、鳖、龟、牛蛙及河蚌育珠,近海产对虾、梭子蟹、锯缘青蟹、文蛤、牡蛎、扇贝、养殖海带、条斑紫菜等。另外还有蚕茧、食用菌、蔬菜和瓜果等。矿产资源有磁铁矿、大理石和矿泉水。其中磁铁矿石储量2565万吨,另有海盐。
气候概况
气温。2004年全市平均气温16.1℃,比常年偏高0.9℃。其中2月异常偏高,11月-12月显著偏高,3月-8月偏高,其余月份正常。2004年最高气温为7月24日的37.2℃,年≥35℃高温天数为11天。最低气温为1月22日的-6.9℃。降水。2004年的降水量1067.2毫米,与常年相仿。其中1月显著偏多,5月-6月、11月-12月偏多,8月-10月显著偏少,其余月份正常或偏少。6月14日入梅,间歇性梅雨,7月16日出梅,梅长33天,梅雨量471.8毫米,比常年偏多。6月15日-16日连续2天降暴雨,5月25日降暴雨,7月30日降大暴雨,降水量达115.2毫米,并出现9级大风。日照。全年日照总时数2193.3小时,比常年偏多113.2小时,属正常。其中2月、4月、7月、10月、11月偏多,12月显著偏少,其余月份正常或偏少。
建置沿革
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南通县兴仁镇)。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江苏省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门县隶属苏北政区南通区(1953年为江苏省南通区,1955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南通地区撤销,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隶于江苏省南通市,市人民政府驻海门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