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南昌,江西省的省会,全国
35个特大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它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不仅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还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纵贯南北。京九、浙赣、皖赣三条铁路线交汇于此,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
105、320、316国道纵贯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可达全国各大城市;水运经赣江入长江出东海。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南昌已成为国际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理想地区。
新译通南昌翻译成功案例:
江西明亮鞋业有限公司
南昌巨人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物产进出口有限公司
江西省丝绸进出口公司
南昌宏佳机电外贸有限公司
有关南昌的一般知识:
历史沿革
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公元前
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
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寓“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池多次变迁兴废,城名数易,别名诸多,其中汉称“豫章”、隋唐称“洪洲”、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
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南昌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郡、州、府均在此设治。古代南昌在青瓷器的烧造,漆器、纺织品的生产,铜器制造,以及金、银手饰的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声誉,一度是江南的冶炼、纺织、造船中心和商业都市。北宋时,是全国五大造船中心之一。
南昌钟灵毓秀。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的弟子澹台灭明
(字子羽)“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西汉至清代,南昌孕育了西汉高士徐稚(徐孺子),晋代治水专家许逊,五代南唐的丹青家董源,宋代词宗晏殊,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航海家汪大渊,明代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明末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和“三大医家”之一的喻嘉言,清代《四库全书》编辑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等杰出人物。历代许多名士文人,如澹台灭明、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
南昌人民有反帝反封建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为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鸦片战争后,南昌人民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南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被誉为“英雄城”,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新中国的诞生给古城带来了勃勃生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昌人民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是突飞猛进。如今的南昌已初步成为一座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教先进、交通便利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
名胜旅游
南昌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文化遗址
600余处,人文景观18处,自然景观26处。1986年,国务院命名南昌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以南昌为旅游集散地,还可前往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庐山、景德镇、三清山等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观光。南昌拥有星级宾馆4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有江西宾馆和凯莱大酒店,各类体育场馆、娱乐设施和高尔夫球场、度假村等一应俱全,为八方来客提供舒适、优雅和丰富的休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