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休: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行山北侧。地跨东径111°44′10″—
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之间。北起义安镇任家堡村,南至绵山顶端艾蒿坡;西起义棠镇圪塔头村,东至张兰镇南窑头村。东北与平遥、汾阳接壤,西南与灵石相连,东南与沁源毗邻,西北与孝义相望。东西最宽处38.5公里,南北纵长38公里,总面积74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47%。目前,介休市现在的行政区划情况是:全市辖7镇3乡,232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
介休处于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年份均在200天以上,2500小时左右。丘陵山区少于平原,南部少于北部。据1954—1994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0.4℃,冬夏季气温变幅较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升高,由平川向丘陵山区降低。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77.2毫米,一般集中在7至9月。无霜期平均为175天,其分布趋势为平川丘陵长于南部山区。
新译通介休翻译成功案例:
山西介休华润有限公司 山西省介休市维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介休楷琛科贸有限公司
山西介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省介休市光华化工有限公司
有关介休的一般知识:
历史沿革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历史上先后东部建置邬县,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设郡县,城区建置界休,以后改为界美、介休、平昌。东魏时,定阳郡一度侨治境内。北周时期,曾设置介休郡。隋、唐时期一度设介休郡、介州。邻县灵石公元590年建县前,一直为介休地域。隋、唐时设介休郡、介州时,兼领平遥县。孝义历史上曾几度并入介休县。宋、元、明、清时期,介休县域和领属关系基本保持不变。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下文,介休撤县改设县级市,行政区域不变,依旧隶属晋中行署。现辖7镇3乡、232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
旅游资源与名胜古迹
介休市是一个具有丰富文物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邑名邦,是晋商文化发祥地之一。目前,全市留存寺庙古迹139处,文物194项,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75
处。其中,山西三大名楼之一的玄神楼和被文物界称为“琉璃艺术建筑博物馆”的后土庙建筑群等两处文物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明寒食节源地——绵山,号称“中华第一古地道”、国家首屈一指的“地上地下双城子,堡垣庙院博物村”的军事设施——张壁古堡及张壁硫璃碑,郭泰墓,洪山古瓷窑遗址,回銮寺,五岳庙,东岳庙,源神庙和北辛武硫璃牌坊等10处文物被列为省级名胜。此外,还有号称“华夏第一柏”的秦柏、以及全国屈指可数的水文化博物馆洪山源神池等文物景观。洪山、张壁、北贾三个村还被誉为历史文化名村。
|